范子軍:國八條替物流減負彰顯民生優先執政理念
2011-06-281625人瀏覽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溫家寶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6月9日中國新聞網)
今年春天各地普遍出現的賣菜難、買菜貴現象,牽動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的神經,無論是媒體的跟蹤調查,還是有關專家的深入研究,都得出一個重要共識,那就是物流成本過高,是造成這一畸形市場流通怪圈的重要誘因。國務院專題研究完善物流業配套政策措施,不但是對民情、民意的快速回應,更彰顯出民生優先的發展理念。
國務院研究部署的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八條措施,首當其沖地提出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從政府層面表明了讓利于民的姿態。幾分錢一斤的蔬菜,經過幾道環節的流轉,市場終端零售價漲出十倍、二十甚至于三十倍,稅賦過重導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只有下決心搬開這只攔路虎,有效促進產銷銜接才不會淪為空談,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的路才能夠變得順暢。
物流業成本偏高、負擔偏重,當然不只表現在稅收一個方面,過高且不合理的公路收費、高油價導致的運費成本不斷上漲、令人望而卻步的攤位費和進場費等多種因素的疊加,成為農副產品進市場、入超市、上餐桌難以逾越的坎兒。一邊是大量蔬菜因價賤滯銷而爛市,另一邊是市民因買菜貴而增加生活負擔,兩頭受傷、兩頭叫苦、兩頭抱怨,流通環節的中間商常常被誤認為牟取暴利,也有苦難言,倍感委屈。政府做表率,為物流業減負,既是態度,更是決心,通過配套措施的落實,可以促使相關行業減費增效,從而將一攬子費用降下來。
誠然,減稅降費只是保障物流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科學化管理等同樣重要;物流業的良性發展也不只有利于菜籃子工程的建設,而會從多方面惠及民生。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是基于為民生讓路這一執政思路的利益調整,需要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相關的產業和行業,以務實的精神去貫徹好、落實好。蛋糕切分合理了,市場關系理順了,民生難題妥善解決了,自然會反過來刺激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繁榮與和諧。
責編:蒯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