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2012年貨運(物流)工作要點
2012-03-191584人瀏覽
溫州市2012年貨運(物流)工作要點
2012年貨運(物流)工作要根據全市運管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市交通運輸局提出的現代物流提升工程的工作要求和行業管理的職責,按照“推動重點、扶持龍頭、拓展功能、完善網絡、抓好基礎、強化管理、服務行業”的總體思路,重點做好以下七項工作。
一、推動重點物流基地建設,提高貨運站場服務功能
一要重點跟蹤省扶持的重點物流基地建設,根據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對瑞安江南物流園區、溫州雙嶼物流中心、浙閩物流中心三大物流基地功能及建設評估報告的建議要求,定期進行項目督查,確保省扶持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物流站場服務功能的公共需求。二要關注潘橋物流中心的建設,積極參與溫州潘橋物流中心功能定位的確定,要使潘橋物流中心的建設與溫州物流行業的發展對接,與物流龍頭企業的需求對接,與甌海貨運市場企業的入駐對接。三要加快推進公共貨運站場建設,促進園區開發建設公共型貨運站場功能,為社會及行業提供物流公共服務。
二、扶持物流龍頭企業,引導行業轉型發展
繼續做好物流龍頭企業的培育和引導工作,通過樹立十佳物流企業,帶動行業轉型發展。一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爭取市政府出臺物流發展扶持政策;二要繼續扶持物流龍頭企業,認真落實省交通物流扶持政策,確保物流龍頭企業發展項目的資金投入;三要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聯合、收購等多種形式重組整合,加快擴大經營規模,發揮規模效益;四要推廣十佳物流企業經驗,通過對市十佳物流企業的項目管理經驗、經營管理模式進行總結推廣,發揮現有物流集團、品牌物流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五要搭建交流平臺,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促進現代物流業與制造業有機融合、聯動發展。六要繼續推動重點物流企業開展甩掛運輸項目試點,提高運輸組織能力。
三、拓展普運II項目功能,提高物流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依托省公共信息平臺,積極推廣普運II軟件,提高物流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一要抓軟件推廣。繼續推廣普運II軟件,力爭全市有100家物流企業使用普運II軟件。二要抓軟件提升。在省運管局的支持下,拓展普運II項目功能,使普運II軟件適應不同企業需求,提高普運II在我市應用的普及率。三要抓接口改造。對信息化應用水平較好的物流龍頭企業和重點聯系企業,按照省運管局信息系統公布的相關標準,通過接口改造實現與省公共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四、完善城鄉配送網絡建設,提高區域貨物配送能力
一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物流配送體系。引導貨運物流企業整合場地、人力、市場、管理等資源,加強與相關行業企業的合作。二要構建農村物流發展節點網絡,加強市、縣農村物流中心的建設和物流網點的布局,發揮區域性物流基地和中心鎮、中心村配送站點的作用,提升農村物流配送效率和服務水平。扶持農村貨運站場建設,重點推動農村客貨運一體站、城鄉配送網絡站建設。三要加強與郵政等部門的合作,完善城鄉配送網絡體系,提高貨物配送能力。
五、抓好貨運基礎管理,規范貨運經營秩序
繼續抓好貨運行業管理工作,為交通大物流發展,推動行業轉型打好基礎。一要以《溫州市貨運業發展指導意見》為依據,加強對全市貨運管理的監督指導,及時協調貨運管理中出現的矛盾,解決貨運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二要抓好貨運行業基礎管理。規范貨運管理臺賬,理清貨運基礎數據。三要配合稽查部門開展貨運市場整治,強化有形貨運市場管理。四要抓好貨運企業的整合,解決物流企業“低、小、散”問題。五要做好源頭治超配合工作,按照《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要求,配合相關部門制訂《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源頭管理工作方案》,推進治理超限超載源頭管理工作。
六、強化貨運安全管理,保障危貨運輸安全
按照“危貨管理精細化、普貨管理抓重點”的思路,強化貨運安全管理,保障危貨運輸安全。一要以企業質量信用考核為手段,強化危貨運輸資質管理;二要以科技創新為手段,運用GPS的聯網聯控,強化危貨運輸動態管理;三要以危貨從業人員備案登記為手段,做好危貨從業人員的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危貨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四要支持危貨協會開展危貨運輸安全競賽活動,提高危貨企業安全責任意識;五要指導、督促危貨企業開展危貨運輸應急預案演練,提高危貨企業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六要嚴格落實危貨承運人責任險保險制度,提高危貨運輸經營者抵御風險能力。
七、發揮行業協(商、學)會作用,服務交通物流發展
發揮溫州市危貨協會、托運業商會、供應鏈學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為交通物流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一要理順危貨協會、托運商會、供應鏈學會的關系,整合溫州市托運業商會等資源,推動成立溫州市物流協會。二要發揮商會作用,繼續委托溫州市托運業商會和龍灣區物流商會對市區貨運物流企業實施信用考核。三要利用溫州市供應鏈學會的學術、人才優勢,開展物流課題研究,培訓物流人才。四要支持溫州市危貨協會,開展黨建工作。五要加強與行業協會、商會、學會的溝通、聯系與合作,提高協(商、學)會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