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項目指南
2010-10-222096人瀏覽
為落實《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2010—2015)》的有關部署,按照李毅中部長在2010年1月4日第35次部長辦公會上的指示精神,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開展物流信息化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工作。現將項目的支持方向、編制規范和選擇條件等事宜說明如下。
一、典型發現和試點示范項目的支持方向
(一)主制造商供應鏈信息化提升工程
在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和國防工業等重點行業,選擇若干有影響力的主制造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提升供應鏈物流信息化發展水平,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管理和運作能力。促進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提升從研發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分銷配送、售后服務、再制造直至報廢回收的管理水平。通過供應鏈全程管理優化,縮短物流響應時間,提高物品可得率和資金周轉率,降低平均庫存水平和物流總成本,提高客戶滿意率和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二)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工程
重點支持有實際需求、具備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動電子口岸、道路運輸危險品監管平臺和郵政業監管信息平臺等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高相關政府部門的物流服務和監管能力。推動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貨運、倉儲等行業性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支持跨行業綜合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動面向全國各經濟區域、物流節點城市或交通樞紐的區域性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三)重點領域物流信息化提升工程
在石化、鋼鐵、煤炭、礦產品、汽車及零部件、重大裝備、農資和農產品、糧食、棉花、食鹽、煙草等重點領域,開展物流信息化建設試點,提高采購、生產、營銷和質量保障水平。,農村建設銷開展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的跨部門聯動與監管信息化建設試點,有效實施流向跟蹤、狀態監控和來源追溯,規范危險品安全管理,提高對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的聯合監管能力。提升農產品、食品、藥品等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點領域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生產、流通和物流企業的及時響應能力,提高冷鏈物流信息管理和質量保證水平。提高政府部門應急信息處理和資源調度能力,促進重點生產、運輸和流通行業與政府應急信息的互聯互通,提高應急物流保障能力。
(四)電子商務與物流服務集成建設工程
推進煤炭、鋼鐵、糧食等行業性電子商務平臺與物流信息化集成健康發展,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在服裝、出版物、小家電等一般消費品領域,開展網絡購物與物流配送一體化服務建設試點,提高零售業電子商務與物流服務集成發展的水平。面向農業種養殖和農產品營銷,開展農業電子商務和物流服務集成試點,提高農產品流通和農資采購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五)軍民結合物流信息化體系建設工程
借鑒軍事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經驗,軍民結合共同制訂相關技術標準。建立健全軍民結合物流信息共享機制,發揮軍事物流協同聯動、快速反應等優勢,優化配置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政、倉儲等物流資源,提高應對戰爭、自然災害、重大疫情和維護社會穩定等突發性事件的物流保障能力,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城市和行業,開展應急物流平臺和物流監管平臺的軍民共建試點。
(六)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工程
以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大企業參與、重點區域和重要通道突破、信息平臺支撐的整體思路,實現“一票到底” 、“無縫銜接”的集裝箱多式聯運全程信息服務,促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的連接。推進集裝箱多式聯運的可視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物品流動的定位、跟蹤、過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務水平。
(七)重點物流信息化標準研制宣貫工程
研究推廣產品與服務分類代碼、物流單元編碼、托盤編碼等物流信息分類編碼標準,物流數據元、物流單證等物流信息基礎標準,條碼和射頻識別等物流信息采集標準,信息系統接口、信息交換規范等物流信息交換標準,物流業務流程等物流信息管理標準。重點研究基于XML的報文標準的應用。研究推廣條碼、射頻識別等技術在倉儲、配送、集裝箱和冷鏈等業務中的應用標準。推進汽車及零部件、食品、藥品、紡織品、農資和農產品等重點行業物流信息化應用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八)物流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工程
支持重點企業開展第三代移動通信(3G)、3S(GNSS、GIS、RS)、機器到機器(M2M)、RFID等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大力支持TD-SCDMA等移動通信技術和北斗導航等全球導航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支持利用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云計算等技術,開展物流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試點,提高物流信息化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水平。在裝備制造、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煙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點監管的行業,開展物聯網應用試點。支持智能交通系統(ITS)、物流基地綜合管理系統、智能集裝箱管理系統、物流信息管理系統(LMS)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開發和應用。加強信息安全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和實施物流信息安全管理辦法,開展物流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支持制造企業、物流企業、信息服務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以及中介機構加強產學研合作,建設一批國家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提高自主創新發展能力。
二、項目方案的編制規范
項目方案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企業的隸屬部門、企業性質、組織結構、運營管理模式、經營狀況、企業法人代表及項目負責人基本情況,企業的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等。
2、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實施的背景和依據、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
3、項目實施的原則、思路和目標。
4、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市場需求、技術方案、投資及來源、配套實施條件、項目目前及預期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5、項目實施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項目涉及的關鍵技術、資源聚集、產業協作、政策監管與規制等問題。
6、項目風險評估。包括項目投融資風險、建設風險、運營管理風險、市場風險及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等。
7、項目實施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基本情況。
8、需要的保障條件。項目實施需要什么樣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等制度環境支持條件,以及在哪些環節上需要當地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進行什么樣的制度環境創新。
三、試點項目的選擇條件
1、項目符合《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2010-2015)》確定的發展方向。
2、項目有一定實施基礎和應用前景,在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具備可行性,預計在1—3年內可取得較明顯的經濟效益,并具有一定的試驗意義。
3、項目實施方案完整、思路清晰、論述嚴謹。
4、項目實施倡導自主可控原則,以擁有民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主要依托。
四、示范項目的選擇條件
1、項目符合《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物流信息化發展規劃(2010-2015)》確定的發展方向。
2、項目承擔單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制度,商業信譽良好,無違法違規行為。
3、項目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相對穩定的商業模式、較強的市場適應與競爭力,預計在1—3年內可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對促進現代物流的發展有明顯的示范作用,發展經驗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4、項目實施方案完整、思路清晰、論述嚴謹。
5、項目實施倡導自主可控原則,以擁有民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主要依托。
責編:樓學明